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通道”第一场采访活动如约开启。90分钟的时间里,15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党代表分成5组走上通道,讲述他们履职尽责的精彩故事,接受中外记者的采访,将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展现在众人面前。
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作为电视剧《山海情》中农业专家的原型,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代表可谓声名远扬。
“1983年我开始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发明了菌草技术。”林占熺代表回忆,菌草作为闽宁协作的第一个产业,帮助宁夏西海固17500个农户摆脱了贫困,因此也被称为“致富草”“幸福草”。菌草技术还从福建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减贫经验已经传播到世界106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年近八旬的林占熺代表依旧工作在科技报国一线:“我将以党的二十大为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
如何把论文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蒿枝坝村在脱贫摘帽以后,农民的口粮从粗粮换成了大米,但是村里没有水田,只有旱地,怎么办?朱有勇代表和团队通过解决水稻的旱地分蘖、旱地除草问题,成功研发了水稻旱地种植的新技术,解决了口粮生产的难题。
“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蒿枝坝村推广了405亩。蒿枝坝村277人,人均产量超过了1000公斤,饭碗牢牢地端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朱有勇代表说。
在美丽的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内蒙古阿巴嘎旗牧民廷·巴特尔代表担任了四十多年的嘎查书记和嘎查长。从“全嘎查只有一台收音机”到如今“科技养牧”,廷·巴特尔代表见证了科技为牧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好多牧民现在都开始用无人机放牧,在家里的电视上可以看到草场上的牛羊,需要饮水时他们用手机远程遥控自动提水,打草也都改用机械化了。”廷·巴特尔代表说,“让我们的草原更美好,让我们的牧民生活更富裕,这就是我的初心。”
热血报国,践行青春铮铮誓言
有这样一支公益救援队伍,十年间,从最初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人,参与国内外救援行动900多次,90后占比高达70%以上,这就是於若飞代表所在的甘肃蓝天救援队。
“我们的队伍里绝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因为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所以每次有灾害时,我们都会聚在一起贡献力量。”作为队长,於若飞代表和队员们参加了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等国内外救援行动,参与挽救幸存者81人、救治600余人。
让於若飞代表最为难忘的是在一次地震救援中,由于现场余震不断,队员们在救援时一直心有余悸。“我也有犹豫,但是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必须站出来。当我完成了任务,从废墟里面爬出来时,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在为我鼓掌。”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於若飞代表和甘肃蓝天救援队的青年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青春的誓言。
“12年来,江门村人均纯收入翻了十倍;12年来,我从一名大学生变成了村民的主心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杨宁代表的故事令现场很多人动容。
2010年大学毕业后,杨宁代表回到了家乡,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江门村地处深山之中,村民收入微薄,生活条件艰苦。“到村委报到的第一天,我就在想一个问题:我到底能为村里做些什么?”她帮村民卖过竹子,带着村民种辣椒、种葛根,但都失败了。
“我很年轻,摔倒了还可以爬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2017年,杨宁代表带领村民一起种植高山特色稻米。为了让村民放心,她偷偷把婚房卖了,给村民送去了稻谷、鸭苗、鱼苗。“那一年我们迎来了大丰收,我们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她说。
青春经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我将继续扎根苗寨,努力让苗山更美、苗寨更富,苗家人更幸福。”杨宁代表眼中闪烁着坚定自信的光芒。
“航天事业带给我最深的感受,一个是时代的力量,一个是传承的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代表欣慰地说,“当年神舟五号首次飞天,我有了自己的飞天梦想,如今第一批听我太空授课的孩子们,有的已经成为我航天战线的队友。”
谈到未来,王亚平代表向广大青年发出邀请:“现在第四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已经开始,欢迎更多有志青年加入我们,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服务民生,解决百姓“急难愁盼”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紧密相连,其中儿童健康话题更是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弦。
网友回应